摘要:峡江春深,桃花水涨鱼随波。汕子万艇聚网取鱼。棹歌之声,通宵不倦,亦峡州诸景之一也。 ——录自(东湖县志》论风景,龙进溪天生丽质,山水船桥瀑,在西陵峡称得上如诗如画。论风情,龙进溪淳朴浓烈,歌舞渔茶酒,让你感悟沧桑岁月,与往事干杯。沿着龙进溪...
峡江春深,桃花水涨鱼随波。汕子万艇聚网取鱼。棹歌之声,通宵不倦,亦峡州诸景之一也。
——录自(东湖县志》
论风景,龙进溪天生丽质,山水船桥瀑,在西陵峡称得上如诗如画。论风情,龙进溪淳朴浓烈,歌舞渔茶酒,让你感悟沧桑岁月,与往事干杯。沿着龙进溪走进三峡人家,你就走进了情牵梦绕的自然,古朴悠美的风俗,走进了中国丹青画的色彩、田园诗的意境、渔舟唱晚的旋律之中。
龙进溪与香溪、神农溪一样,是通往长江的一条小河。香溪得名于昭君,神农溪得名于神农。龙进溪呢?溪口正对江北崖上一条带状如龙的石岭,石龙顺山而下,临江翘起,隔水相望,引颈长啸,好像就要一头扑进南岸的溪里来,龙进溪因此得名。讲风水的人说,龙进溪得风得水,牵一线龙脉,因此就有了灵性,有了古朴,有了几分神奇的魅力。
从哈蟆泉到龙进溪,沿山壁开凿的便道而行,不过数百米短程。抵溪口,一阵迎宾的唢呐伴着牛皮鼓声,在溪谷江水间起伏回荡,江风把帆篷吹得鼓鼓的,似江鸥张开的翅膀。渔船上有人撒网捕鱼,码头亭子间有人对江而歌,溪水上有竹筏飘来游去,红衣少女唱起了一支古老船歌:新打船儿九道舱,装船山货下湖广,湖广姐儿来买货,脚踏船板手攀舱,一买山货二看郎。帆船、渔歌、竹筏、唢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三峡人祖祖辈辈与渔船为伴的水上生涯。那种乌篷为家的飘泊,撑篙摇橹的艰辛,闯滩踏浪的风险,如今都成为一幅幅风情画,勾起我们对颇具特色的三峡人家及其苍凉人生的一种别样的体验。
溪口有一座青瓦长廊石桥,我老家恩施叫凉桥,侗族人叫风雨桥。桥下有水桥上凉,风吹两岸野花香,人在桥上一站,就站成了风景。桥下的溪水绿幽幽的,那么温柔宁静,仿佛绿衣女人在此小憩,人们生怕吵醒了她。下了小船上小桥,顺着山间石板路溯溪而进,沿途尽是树木藤蔓生成的荫凉,耳畔溪水潺潺响声不绝.几只红山雀从你头上啁啾着飞过,那种回归自然的感觉真是让人心地清澄。我想古代词人所说的,山深闻鹧鸪,云深不知处,清泉石上流等等,与眼前风景大多都能对得上号。溪边人家住在一幢幢吊脚楼里,吊脚楼依山而建,木质布瓦,楼梯晒台,素朴而又美丽。有几个穿红挂绿的姑娘在晒台上晾衣服,她们看见我们就招手,就唱歌,就喊我们进屋歇歇脚,那样的热情好客,使人心里禁不住一阵阵温暖。溪边的石头旁,几个土家妹子拿着棒棰在洗衣裳,棒棰溅起一簇簇水花,响起清脆的捣衣声和她们清亮的情歌:一股清泉水,叮咚往下淌,淌到姐门前,姐来洗衣裳。蓝衣也好洗,白衣也好浆,手拿杨木棒棰棒几棒,棒出一个红太阳,给哥晒衣裳!——情意绵绵的爱,多么动人心弦。
远远地,听见水声轰鸣,有人说是瀑布,黄龙瀑。果然,跳水桥前,上几道坎,一拐弯就看见从山崖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如抖开的一把巨扇,倒悬着,凉气扑面而来。人们站在瀑下的深潭边上,任凭瀑布飞珠溅玉,打湿了头发也不愿离去,只想多感受一会儿山的清新和水的叮咛。在黄龙瀑对面的高山上,还有一股瀑布,琴鹰瀑。山岩像鹰翅欲飞,瀑布从山顶飘落时,像一根根细细的琴弦,仿佛在弹奏一曲古乐。是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还是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反正人在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瀑布面前,突然就想得很多很多。老实说,我不喜欢琴鹰瀑的阴柔,倒爱上了黄龙瀑的阳刚。像黄龙瀑那样,哪怕舍身跳崖,粉身碎骨,也耍活得自由,活得灿烂,活得龙腾虎跃,活出个人样儿来。这才是一条好汉!
沿山路回来时,我们走进吊脚楼,参加土家人娶亲的活动。土家姑娘在楼廊上抛下一个红绣球,轻飘飘地,砸在谁的身上谁就做一回新郎。新郎换上长袍马褂,戴上礼帽,扶着搭了红盖头的新娘上花轿。然后,锣鼓齐鸣,唢呐声声,花轿在山路上渐行渐远。扮新郎的客人洋洋得意,总以为自己占了什么便宜。其实,这不过是满足了人们的一种怀旧心理。此刻,他可能想到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想到生命中的一个节目和仪式,想到人生的种种喜剧和悲剧。三峡人家曾经经历过的所有的风俗民情,正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个又一个注脚。翻开这一页,你就看到了自己。
走出吊脚楼,我们又从灯影洞上山,去看山上的农家。野坡岭上,山上人家的土屋、石屋、木屋散落在山地树丛中。这些屋大多有天井,有晒楼,还有的屋上盖着石板瓦。站在楼上推窗望远,山苍苍,水茫茫,心境也随之变得浩茫起来。再看看山里人的那些摆设,背篓蓑衣石磨子.斗笠簸箕风斗车,由此可以想见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居生活。我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心情顿时有些苍老。也许灶屋的鼎罐里正煮着香喷喷的腊蹄子,蓝色的炊烟弥散在山林间。放学归来的孙儿趴在八仙桌上做作业,一会儿又背诵唐诗宋词。我端起一碗粗梗子大叶茶喝了一口,苦涩之中,又有几分回味的甘甜。这就是我在山上人家感受到的一种生活吗?艰难的生存中以一种自足自乐的心理支撑着,就像背脚人的打杵支撑着背篓,在峡江古道上负重人生。那是多么遥远的时光,多么质朴的劳作,多么简陋而又困窘的生活!我当然知道这是人工制造的旅游场景和搭配的道具,但透过它们传递的山里人的生活信息,却是真实的,无须置疑的。我从小到大,在偏远贫穷的鄂西山区生活过25年,我明白山里人的苦和乐,喜和忧,希望和绝望。我在心里祝福三峡人家特别是背井离乡的三峡移民们,从此走出封闭的圈子,过上山青水秀的好日子。
从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到山上人家,我满怀兴致地读着统称三峡人家的一道道风景,从中体味着它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有令人称道的峡江风情。我看重的是三峡人家的脉络在此得以延续,三峡人家的精神在此得以张扬。它向人们展示和述说着三峡人从古至今在艰难险阻的生存环境中创造的优美动人的家的故事。家,它是浓缩的一幅真实的三峡人的生活画卷啊!
作者简介:
甘茂华在成都与杜甫雕像合影
甘茂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散文家,词作家。历任湖北作协理事,湖北流行音乐艺术委员会理事,宜昌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已出版各类文学著作15部,获得湖北文学奖,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湖北屈原文艺奖,国家文化部群星奖,全国冰心散文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散文集代表作巜鄂西风情录》巜三峡人手记》巜这方水土》等。歌曲代表作《山里的女人喊太阳》巜青滩的姐儿叶滩的妹》《清江画廊土家妹》《敲起琴鼓劲逮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