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01:34:34 | 浏览:4850
图为当阳城区全貌。三峡日报通讯员 周星亮 摄
“宜昌粮仓”丰收在望、“中部光都”拔地而起、高铁新城日新月异、“智慧当阳”便捷惠民……金秋时节,一幅“四化同步”、全面跃升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在“中国义城”当阳徐徐铺展。
9月17日,三峡日报报道组在当阳市河溶镇民新村看到,万亩高标准农田舒展在阳光下,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奔走不停,将成熟饱满的稻谷“吞入腹中”。当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向阳说,当阳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湖北粮食主产区,多年来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现代化高歌猛进。数据显示,当阳粮食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98万亩增至2021年的126万亩,粮食产量由38万吨提高至47万吨,连续10年居宜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宜昌粮仓”。粮、棉、油、果、蔬……越来越多的“当阳产”走进了中国人的厨房。
从稻浪如海的城东来到城西,双莲工业园拔地而起,工业化和城镇化在这里深度融合。走进当阳首个投资过百亿元的项目——中清智慧当阳光储一体化项目成品区,中清智慧总经理黎定康信心满满:“目前订单已经排到11月底了。”从20亿元到30亿元再到180亿元,中清智慧两次追加在当阳的投资。目前,中清智慧二期项目即将开工,华中地区最大的光伏全产业链制造基地——“中部光都”即将形成。
翻开项目建设画卷:除中清智慧外,投资207亿元的当阳苯基新材料产业园、投资105亿元的铜陵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相继签约开工……1月至6月,新签约百亿元以上项目4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54个,实现历史性飞跃。
重大项目的纷纷落地,蕴藏着当阳的雄心壮志。“十年来,我们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当阳市经信局局长王翔介绍,当阳近年来投入技改资金685.7亿元,推动化工、陶瓷企业转型升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化工、绿色建材等产业赛道招大引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31家、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居宜昌市第2位,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目前,当阳正在着力打造1个千亿级产业链和2个五百亿级产业链。
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是当阳的一大特点。地处宜昌、荆州、荆门三地中心点位的当阳,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抢抓宜荆荆都市圈建设、沿江高铁建设、宜昌“东进”等机遇,以“两城”融入“两城”,即当阳高铁新城、双莲产业新城建设全面融入宜昌高铁新城和东部未来城。当阳高铁新城建设正如火如荼,10年间,城西片区从当初的普通乡村蜕变成了一座新城。
穿古越今看当阳,这里孕育了楚文化、三国文化、信义文化,“三国演义”故事有37回发生于此。当阳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亦有腾飞的“信义”基因。1988年,当阳成为全省第一个财政收入过亿县(市)。近年来,当阳蓄势重振雄风,连续四年入列赛迪顾问“中国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入列全国治理能力百强县第85位、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第41位,居全省县域经济同类县市第2位。
“2025年,冲刺1000亿元!”当阳市委书记刘传钢满怀信心地表示,将锚定“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持续深化“重振雄风·十问当阳”大讨论,坚持用一张蓝图引领未来,以“强产、兴城、植文、聚人”为发展重点,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融入宜昌中心城市,建成“产业强盛、人文荟萃、绿色宜居”的现代化信义之城,为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贡献当阳力量。(记者刘紫荣、万龙云、宋潇潇,通讯员罗蓉、王涛)
20日上午,浙江省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北仑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下一阶段美丽海湾建设及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工作。省美丽办常务副主任、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郎文荣讲话,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宁波经
“快看电视!这是我们季家湖!”近日,家住当阳市季家湖沿岸的村民陈先生,在央视《新闻联播》中看到季家湖美景后,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季家湖位于江汉平原西端,宜昌市当阳市东南部沮漳河中下游两岸。上世纪70年代初,为满足排涝需求,当阳县在草埠湖农场
1月12日,市委书记王敏、市长付勇带领石首市党政代表团赴当阳市、松滋市,考察学习各地在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工作的先进经验。在当阳市代表团先后参观了凌云集团、玉泉村、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当地以森林景观为基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成安林9月27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焦作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明确了全市奋斗目标:按照GDP年均8%的增速,到2025年,经济总量将迈上3000亿元的台阶。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墩苗”是为了根深,根深则苗壮,苗壮则花红,花红则果硕。2022年,淇滨区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于3月7日至9日,在鹤壁乡村振兴学院举办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乡村运营官”培训班,切实为2022年乡村振兴“墩好苗”。强化“墩苗”纪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徐文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东营区从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出发,努力打破各种育人要素的固有边界,探索构建“政校家社全方位、课内课外全过程、教师教辅全动员、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多维育人体系,创新推动育人实践由“学科导向”向